2020 官网升级中!现在您访问官网的浏览器设备分辨率宽度低于1280px请使用高分辨率宽度访问。
分享到:
《3D打印世界》讯/从2012年推出第一台尼龙烧结3D打印设备,到2015年自主研发金属3D打印设备面世,短短七年,许小曙博士创办的华曙高科已然成为民族3D打印企业一张耀眼的名片,并形成了集设备、软件、材料、应用研发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2017年开春,华曙重磅推出超高温、特智惠商用型3D打印智造平台252P系列,并加大国内外市场布局,加快深耕应用行业步伐。《3D打印世界》日前采访了华曙高科董事、副总经理程杰,为读者分享华曙的最新战略规划。
传统行业转型:3D打印产业化契机
2015年2月,工信部、发改委和财政部颁发了《国家增材制造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同年5月,国家又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智能化成为所有行业的大势所趋。“3D打印契合了国家智能制造的转型计划,是智能制造的核心要素,它的空间非常大。”程总说,3D打印在国外20多年前已经开始产业化,相比之下,国内市场才刚刚开启。行业前景和成长空间吸引着很多热钱涌入,设备商雨后春笋般兴起,然而产业化才蹒跚起步。经过多年摸索实践,华曙管理层更坚定地达成了一个共识:要致力于产业化,真正把3D打印变成一个必要的智造手段,和传统的制造工业有机结合,为国家的经济转型做出贡献。
如何真正实现3D打印的产业化?程总认为,华曙的优势有三:首先,拥有从软件到材料再到设备的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链条;第二是开源,华曙设备可以修改参数及更换耗材,大大降低用户使用成本。开源思想及多年技术沉淀,让华曙得以提供高性价比的工业打印解决方案,这也是华曙最大的竞争优势。第三,华曙40%销售来自海外市场,拥有丰富的海外视野及应用案例经验,为加快行业产业化积累了宝贵经验。
当问及这种开源方式是否会损害企业利益时,程总表示,从短期看,设备和材料绑定确实能为企业创造高额利润,但从整个行业来看,却阻碍了整个3D打印产业的发展,“华曙更愿意薄利多销,打破垄断,支持国内企业更经济地应用3D打印。除了车铣、刨磨、锻铸、CNC等传统加工工艺外,让3D打印也变成整个大制造进程中的一种加工工具。”他谈到,虽然3D打印拥有复杂结构、轻量化、快速成型等优势,但用户一定会考虑成本。如果设备和材料昂贵,推广起来还是困难重重。“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都开放一些,薄利多销,行业会慢慢起来。华曙的情怀不是看短期利益,而是从长期产业化的角度,希望通过薄利多销带来业绩高速增长,让更多人用上性价比高的工业设备。”
“贴身”解决方案:打通产业化瓶颈
程总认为,虽然目前国家在大力推动3D打印,但很多企业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这是一个有用的工具,最大的瓶颈在于用户对3D打印认知度不高,或者没有找到好的应用解决方案。为用户量身定做贴身解决方案,从设备端着手解决客户实际需求,成为华曙打通产业化瓶颈的重要举措。以国内这几年非常“火”的3D打印创新平台为例,华曙希望在教育、科研推广3D打印技术的同时,也能帮助这些平台实现产业化。如华曙日前和渭南产业园签订了战略合作,在当地教育系统中推广3D打印技术。并针对教育科研平台需求,开发出高性价比的eForm设备,这也是国内首款百万以内的激光尼龙3D打印设备。
“华曙高科此次发布的252P系列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全套操作系统。”华曙高科创始人、董事长许小曙博士在新品发布会上表示:“如果无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操作系统,永远只能做山寨产品。所以华曙高科从成立之初起,就下决心不但要做硬件,也要做软件,不但做设备,也要做操作系统,这就是华曙高科独特的优势。因为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所以我们的设备可以开源,可以和客户做深度的交流,从扫描、切片、支撑等方面为客户量身定制3D打印解决方案。”
华曙多年来与世界最大的化工集团巴斯夫合作研发,程总认为材料性能突破对于3D打印应用产业化非常重要。以汽车行业为例,此前尼龙3D打印设备最通用的材料为PA12,而真正在汽车行业的大规模使用的尼龙材料是PA6和PA66,它们的熔点远远高于PA12。此次华曙发布的超高温252P尼龙设备可打印温度最高为280度,居全球领先,涵盖了PA6和PA66等多种材料,将3D打印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大大扩大,同时也降低了使用成本。高性能耐热材料用于打印发动机附件、排水管、进气歧管等部件,可以直接用来进行小批量试制,解决了其它3D打印材料“中看不中用”的问题。
目前,华曙申请了70多项发明专利,产品被全球客户广泛认可。260人的团队中,技术人员占了40%,持续的高研发投入也给企业带来了回报。
产业化突破之路:传统工艺和3D打印有机结合
让程总非常自豪的是,随着国内金属3D打印的需求快速增长和华曙在激光烧结技术上的领先地位,短短一年时间,金属设备和材料销售已跃居华曙整个销售金额的一半。就尼龙和金属设备的整体应用方向而言,主要聚焦医疗、航天航空、汽车、教育这几个大的行业。
目前,华曙金属3D打印设备在义齿加工行业应用已比较成熟,程总透露,有8台设备每天不断运作,按照每6个小时加工150颗义齿的速度,每天有将近5000颗义齿通过华曙设备诞生出来。“才刚开始,市场占有率1%都不到。”他谈到参观义齿加工厂的感受:大多是小作坊的生产模式,中国有三千多家,每一家都不大,一般有八道大工序,几十道小工序,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3D打印能节约前面三分之一的工序,省掉三分之二的厂房和三分之一的人工成本。“最关键的是,前面的工序成品率并不高,因为对人的耐性要求高,对90后工人是很大的挑战。所以这是3D打印非常大的优势。”在军工领域,日前华曙高科研制的3D打印涡轮喷气发动机成功通过16万转/分的测试,致密度和硬度大大超过铸件,可与锻件媲美。这个里程碑事件再次证明:3D打印零部件从产业化的角度完全是合格的,这也给了华曙莫大的鼓舞和信心。
除了核心行业,3D打印在各行各业都有宽广的想象空间。如饰品行业,现在不锈钢首饰在国外非常流行,用3D打印进行个性化定制会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在灯饰、模具等行业也看到了很多优秀的应用案例。虽然每个行业的需求不一,但只要有复杂结构、个性化、定制化、缩减成本、缩短时间等需求,就是3D打印能大显身手的地方。而传统行业延续多年的工艺和3D打印如何有机结合,发掘更多优秀的行业合作伙伴,真正帮应用行业带来价值,这是华曙当下思考最多的。他强调,3D打印绝不是全面取代传统行业,而是对传统制造业的一个有益补充。“哪怕结合2-3%,都是很大的市场。”
目前,华曙设备已经进入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市场保持高速增长。今年,华曙将进一步加大海外尤其是欧美市场布局力度。在去年收购欧洲最大3D打印设备服务商LSS股份基础上,通过他们的专业服务,今年将进一步拓宽欧洲市场。此外,近期还将斥资在美国奥斯汀成立美国分公司,并在当地布局加工服务。他谈到华曙的愿景,在工业3D打印设备制造上,“欧洲有EOS,美国有3D Systems,华曙希望成为世界第三级的力量”。面对行业良莠不齐的发展现状,他强调华曙的使命是不断注重产品品质,提供更高性价比的设备和材料,以此推动3D打印的产业化。
程杰此前一直任职于外企,先后任职于通用电气、西门子、施耐德电气、罗克韦尔自动化等世界500强,曾担任罗克韦尔自动化大中华区市场总监和销售总监。他笑称与许小曙博士已认识十余年,“从华曙第一天成立就已经关注。”华曙作为第一批中国制造2025示范企业中唯一一家3D打印企业,同时也是增材制造领域国家工程实验室,他非常看好华曙及3D打印的发展前景,也希望将自己20多年外企高管的经验与华曙的优势相结合,为民族品牌企业的系统化管理和国际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