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官网升级中!现在您访问官网的浏览器设备分辨率宽度低于1280px请使用高分辨率宽度访问。
分享到:
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学科是由著名高分子材料科学家徐僖院士于1953年创建,是高分子材料、材料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建有教育部批准在高校建立的第一个高分子研究所(1964年),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设有材料学硕士点、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发表SCI论文数在本领域全球排名第一,是以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加工为特色的我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规模最大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之一,为我国高分子材料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4年,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准备购买一台PLS(选择性激光烧结 Plastic Laser Sintering,简称PLS) 3D打印设备用于高分子材料研究。在长达半年多的调研考察后,他们将目光瞄准了工业级3D打印领航企业华曙高科,购买了HT251设备,这是全国第一台高温PLS 3D打印设备。2015年,川大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又采购了第二台华曙高科PLS设备,双方一直保持友好的合作关系,鉴于川大的成功经验,中南大学、北京城市学院、安医大等一批全国985、211重点大学及普通高等院校纷纷向华曙高科抛出了橄榄枝,与华曙高科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
川大高分子材料学科为何连续两次都选择了华曙高科?华曙高科究竟凭借何种优势成为众多高校科研所青睐的对象?让我们为您揭秘背后的故事——
“系统开源是我们优先考虑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日趋成熟,国内兴起一股3D打印技术研究热潮。由于这一新兴技术具有广阔的研发应用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加入到3D打印技术、材料及应用科研中,它给科研领域的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及教育教学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积极的影响。2014年,川大高研所对全国大部分PLS设备进行了调研,想找到最适合科研领域的PLS 3D打印设备。”科研与其他行业不同,我们需要进行反复测试,通过不断调节系统参数以获得最佳效果,并测试材料的耐热性、强度及韧度等。”川大高研所陈宁博士说。但在调研过程中,他们发现大多数3D打印机均采用闭源系统,如果需打印新的材料或更改烧结参数,就必须另外支付高额的参数包购买费用,无法实现科研个性化。
华曙高科董事长许小曙博士一直推崇并坚持的开源理念,深受川大高研所认同。他们表示:”系统开源是我们优先考虑的重要因素,只有开源才能助推3D打印技术和材料形成产业化,这也是我们一直为之努力的目标。” 华曙高科设备所使用的软件均是开源系统,科研人员可根据不同材料的需求更改包括激光功率、温度参数、扫描速度、粉层厚度等等软件参数,对不同材料尝试进行多种烧结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科研成本。
在川大科研项目中,需要尝试烧结多种材料,部分材料熔点较高,一般PLS设备无法烧结,华曙高科HT251属高温机型,烧结温度达225℃,使科研人员拥有更广阔的材料选择空间,这也是HT251备受好评的原因之一。“我们的科研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通过这些项目的研究,提高学科的水平。有些科研任务周期较长,需要2、3年时间,这就要求了设备必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陈博士介绍,华曙高科3D打印设备开机率很高,几乎每天从早上八点半开始一直运行到晚上,不断烧结验证各种材料,却能始终保持良好性能,能长时间稳定运行。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成型缸体积较小的3D打印机更适合科学研究。而市面上大多数3D打印机并非为科研应用定制,打印一次需要大量粉末,材料利用率低,无形中提高了科研成本,而HT251设备成型缸尺寸仅为250mm*250mm*320mm,仅需较少材料即可完成烧结测试,极大地降低了成本。
经过长时间验证,HT251是非常适合科研的3D打印设备。2015年,在大家一致认同的基础上,川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院毫不犹豫地购买了第二台HT251设备,这一举措代表了他们对华曙高科3D打印设备和服务支持的信任。
携手共促3D打印技术产业化发展
在华曙高科的鼎力支持下,川大在新型3D打印材料的研发、传统3D打印材料改性以及高温材料等研发项目上,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科研成果。2016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四川大学的第一站,就放在了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并提出殷切希望:”四川大学的高分子学科要尽快建成世界一流的学科!”华曙高科与川大高研所的深度合作,为国产3D打印材料的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应用注入了新的动力,双方将共同推动国内3D打印技术的发展,并对众多相关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17年,华曙高科吸取了251P系列设备的应用经验,对设备性能进行了优化升级,特别推出了百万元以内工业级3D打印智造平台eForm。它是用于材料研发、原型设计、直接制造的首选,采用华曙高科具有知识产权的全套3D打印操作系统,用户可自主调节设备参数,并灵活选择华曙高科高性能材料或第三方材料,多元化应用为科研和3D打印产业化提供无限可能。